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白麻火烧面石材图片)

  我的家乡在武强县刘厂村,自古至今,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专业村,历史悠久。相传柳编传承人在明永乐年间,山东朱城(今山东青州)移民刘百通在刘厂安家后,看到龙志河沿岸长出茂盛的柳条及白麻箐,灵机一动,就地生财,依靠他的手艺,把柳条和白麻简单加工后,在地下建起一个简单的地窨子(柳条在地下可以保留水分和韧劲),教会了在本村安家的移民,柳编出笸箩;簸箕;斗子;篓等许多农家装粮食使用的家什(容器),此物还能拿到集市上卖钱,久而久之,柳编的手艺传承至今。

 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我父亲在农闲之余,废寝忘食,在潮湿的地窨子里,蹲下身来用双手忙着柳编,母亲不停地用纺线车织麻线,每隔三五天把编织好的成品,拿到集市上卖了钱贴补家用。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,此时,我心想哪天能学会了柳编,好帮着父亲干活多挣点钱。让家里日子早日富裕起来。

  1976年冬季,16岁的的我在学校放寒假期间,一边仔细完成寒假作业,一边走到地窨子里,认真地看父亲如何编笸箩,父亲对我说:“要想编好笸箩,要牢记八句话,笸箩长五尺宽三尺,柳条韧性掌握好,中间粗条两边细,拨条到位绳拉紧,编出三尺起船头,两面船帮自然起,箩圈里窄外面宽,加紧钉实久耐用”。还对我说起柳编簸箕及篓等柳编的几个步骤,我牢记在心里,此时,父亲亲手教我如何挑选柳条;在地上量好位置固定好“经棍”,(打好基础用的工具)两只手将柳条每一根依次上下扳成各三十度,右手指支撑好柳条角度,左手迅速将麻绳穿过张开的柳条,用力拉紧往返操作。随后,我开始上场亲手体验,刚开始用手搬弄那直径约两公分左右的柳条,十分费力,不多时手指就磨起了水泡,累得满头大汗,我谢绝父亲的劝阻,手指上的水泡磨破了,疼得钻心但我咬牙忍着继续干,用了一上午的时间,在父亲的指导下终于遍好了一个笸箩半成品。从此以后,我不断摸索经验,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,就主动帮父亲做柳编,柳编速度越来越快,有时甚至能超越父亲的柳编数量。当时,我父亲的柳编技术和速度,在村里的同行中数一数二。他看我如此拼命地干活,就劝我不要一口吃个胖子,不要累坏身体,要好好上学,争取早日跳出农门才有出息。

  1978年我初中毕业时,在父亲的指导下,我几乎全部学会关于柳编的各种活计,手掌也磨练出厚厚的老茧。我经常没日没夜加工柳编,每隔三五天就用自行车驮上笸箩簸箕,先后到阜城、景县、武邑等地集市上出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多年和父亲配合加工柳编出售,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,有了可喜的积蓄,先后盖起了新房,因种地需要花了500多元买了一匹骡子,并增添了新家具。1980年底我参军后,父亲还一如既往地加工柳编。让我久久难忘的是,父亲为给我筹措结婚的费用,1983年底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觉,顾不上休息,一个人没日没夜加工柳编赶集卖货,为我结婚筹备了1000多块钱,他的身体因劳累过度落下一身疾病。当时我和刚过门的爱人送他到医院救治,并买来营养品,日夜守护在父亲身旁直至他身体康复。 刘书芳

  (责任编辑:water)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